專為袁世凱燒制 “洪憲瓷” 的郭葆昌致富后,收藏了大量古瓷,成為民國時期的陶瓷。他將家中所藏瓷器編成圖譜《觶齋瓷乘》(郭葆昌別號觶齋主人),共 20 冊,還著有《瓷器概說》《項子京歷代名瓷譜識》等有關陶瓷的著作。郭葆昌病故后,所藏瓷器為其子女所有。文物王世襄先生怕這批珍貴瓷器散失,找到郭葆昌的子女。經(jīng)周折,宋子文同意付給郭家十萬美金,以 “捐獻” 名義將這批瓷器收購。王世襄先生與周士莊先生對照《觶齋瓷乘》的照片及注明的尺寸,逐箱逐件清點后裝回原箱,加貼故宮博物院封條。當代民間藏有一個粉彩碧桃膽瓶,為袁世凱 “洪憲” 年間制作,據(jù)說當時瓷工因對袁世凱稱帝不滿,利用膽瓶造型及畫面諧音寓意袁世凱 “膽小”,而瓶體化 “碧桃”。這件瓷器既有雍正粉彩的華美,更是歷史事件的重要見證,具有收藏價值。
這些 “居仁堂” 款瓷器用于在開國大典上贈送賓客以及袁世凱自用,它們既有乾隆琺瑯彩和粉彩的富麗華貴,又融入了民國時期的新風格,多為日用器具和瓶類。例如粉彩山水三果雙耳瓶,白地施彩,瓶口至肩部以及腹下部分飾青花圖案,腹部繪山水人物圖案,頸部飾耳,是典型的民國瓶類瓷器風格,但其釉質潔白無瑕,描繪入微,具備 “內庭恭造之式” 的品質,2005 年 12 月 12 日在北京翰海的拍賣會上,此瓶以 57.2 萬元成交,創(chuàng)下了洪憲瓷的拍賣紀錄。
洪憲瓷存世量,隨著袁世凱的倒臺,“洪憲瓷” 流散,成為瓷器收藏家們競相追逐的寶物,其收藏價值,不僅因其精美絕倫的工藝,更因其承載的特殊歷史意義,是研究民國時期瓷器制作和歷史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
郭葆昌在景德鎮(zhèn)督陶時,還為自己燒制了一批瓷器,署款有 “觶齋” 等。這批瓷器帶有濃厚的文人趣味,以瓶類為主。器型雍容典雅,線條簡潔,瓷繪以人物和花卉為主?;ɑ芤允璧瓰榛{,著色清淡,布局疏朗,沒有一般民國粉彩花卉的浮華濃艷之俗;人物多為高士圖,姿態(tài)恬淡,表現(xiàn)出功成身退后隱逸的悠閑,體現(xiàn)了郭葆昌雖出身古董鋪小學徒,但愿以文人自居的人生理想。
民國官窯瓷器的胎質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特點。早期普遍較為粗松,相較于晚清更為明顯,胎釉結合部常泛黃色,但也存在精細的瓷器,與晚清類似。例如一些 “洪憲瓷”,其胎質白潤,這是因為在制作過程中選用了精良的瓷土,經(jīng)過精細的加工和淘洗,使得胎質細膩潔白,且胎體相對較輕,呈現(xiàn)出玲瓏輕巧的質感,有別于一般民窯瓷器的粗重。
到了民國晚期,由于工藝操作的機械化程度提高,坯胎變得整齊劃一,厚薄均勻,切割,胎土細潤,鐵星減少。同時,窯爐和燃料的改進使器物受火均勻,胎土瓷化程度提高,不易變形,胎體堅致。如江西瓷業(yè)公司生產(chǎn)的部分瓷器,采用了機械制坯等工藝,其胎質就具有這樣的特點,上手時能明顯感覺到胎體的規(guī)整和堅致。
現(xiàn)代仿品的胎質往往堅密而生硬,分量或輕或重,與民國時期真品的胎質有明顯差異。一些仿品為了追求重量上的相似,可能會在胎土中添加雜質,但這樣會導致胎質的質感和色澤不自然,缺乏真品的細膩和溫潤。
民國瓷的釉面一般略微泛黃,表面光澤柔和,給人一種松軟之感。像一些粉彩瓷器,其釉面的光澤柔和溫潤,沒有刺眼的反光,這是由于當時的釉料配方和燒制工藝所決定的。但這種柔和的光澤并非暗淡無光,而是在光線下呈現(xiàn)出一種內斂的光澤,仿佛有一層薄紗覆蓋。
民國后期,釉料經(jīng)過機械處理,釉面明凈細潤,但同樣光亮柔和卻不刺眼,這是因為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和氧化,釉面形成了一種特的溫潤質感。不過,現(xiàn)代仿品的光感往往過強,沒有真品那種柔和自然的感覺,即使經(jīng)過人為做舊處理,其光澤的分布和質感也與真品存在差異。例如一些仿洪憲瓷的琺瑯彩,其釉面的光澤可能會顯得過于亮麗和均勻,而真品的琺瑯彩釉面在光線下會有細微的變化和層次感。
此外,民國瓷器的釉面還可能存在一些細小的瑕疵,如縮釉、串煙等現(xiàn)象,但這些瑕疵在真品上往往呈現(xiàn)出自然的狀態(tài),而仿品的瑕疵則可能是刻意為之,顯得不自然。
明清古玩鑒定
面議
產(chǎn)品名:明清佛像
濱州王步瓷板畫款識真品圖片
面議
產(chǎn)品名:王步瓷板畫
景德鎮(zhèn)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chǎn)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康熙青花瓷器交易
面議
產(chǎn)品名:康熙青花瓷器
江西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chǎn)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明清瓷器鑒賞
面議
產(chǎn)品名:瓷器鑒賞
清代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chǎn)品名:瓷器鑒賞
明清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chǎn)品名:瓷器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