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可追溯性”的更高要求
IATF 16949對可追溯性的要求是化的。它要求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對產品進行個體或批次的性標識,并規(guī)定追溯系統(tǒng)的反應時間目標,以實現從售后市場到原材料的追溯。這是產品安全和召回管理的需要。ISO 9001也要求可追溯性,但于“當需要時”,其范圍和強度由組織根據產品和法規(guī)自行決定,遠未達到汽車行業(yè)的這種強制性和性標準。
對“管理評審”輸入和深度的額外要求
IATF 16949在ISO 9001的管理評審輸入清單基礎上,增加了大量汽車行業(yè)特有的輸入項,如:制造過程績效、產品符合性、CSR符合性、保修活動、顧客計分卡、應急計劃演練等。這使得汽車行業(yè)的管理評審更加數據化、具體化和深入,緊密圍繞制造和供應鏈績效展開。
核心工具的深度整合與實際應用而非應付
五大核心工具的單實施已屬不易,而真正的難點在于其深度整合與聯(lián)動。許多企業(yè)僅為應付審核而編制文件,導致APQP、FMEA、控制計劃、SPC、PPAP之間缺乏邏輯關聯(lián)和數據傳遞。例如,PFMEA未能有效指導控制計劃的制定,控制計劃中的SPC要求未被執(zhí)行,PPAP文件無法證明過程能力。審核員會深入追蹤這些工具的輸入輸出關系,任何脫節(jié)都表明體系是“兩張皮”,這是認證失敗常見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