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鑒別吉州窯黑釉茶盞
服務項目 |
免費鑒定,免費拍賣,免費展覽,修復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主持人 |
有 |
類型 |
國家文物鑒定中心 |
吉州窯是宋代江南地區(qū)的民間窯場,位于今江西省吉安永和鎮(zhèn)西側,故又名“永和窯”,它創(chuàng)燒于晚唐,經五代、北宋,到南宋時達到鼎盛,衰于元初,歷經六百多年的燒造歲月。吉州窯的窯工們用簡單的設備和普通的原料創(chuàng)作出樸素動人的日用品和藝術品,以豐富的裝飾、優(yōu)美的造型、多變的釉色以及特的工藝樹一幟,其中以深沉古奧的黑釉瓷負。
如何鑒別吉州窯黑釉茶盞
宋,吉州玳瑁釉斗笠碗,直徑15.6 厘米。
如何鑒別吉州窯黑釉茶盞
宋,吉州玳瑁釉盞,直徑10.2 厘米。
黑釉瓷又稱“天目瓷”,是吉州窯中具代表性、裝飾工藝具地方民俗色彩的產品,也是代表吉州窯陶瓷面貌的一種主要類別。它始燒于北宋,極盛于南宋,延續(xù)至元代,是順應宋人的斗茶風而產生的。
黑釉茶盞是吉州窯的重要產品,到南宋達到鼎盛。品種有??木葉紋、兔毫毛釉、玳瑁釉、虎皮斑釉、油滴釉、鷓鴣斑釉、黑釉彩繪、黑釉灑彩、素黑釉、剪紙貼花紋等多種。
如何鑒別吉州窯黑釉茶盞
宋,吉州黑釉白花斗笠碗,直徑14.9 厘米。
如何鑒別吉州窯黑釉茶盞
宋,吉州黑釉白花碗,直徑15.9 厘米。
鑒識時,主要是觀其胎釉特征。
因吉州窯的瓷土來源于附近地區(qū),生產作坊位于贛江岸邊的沙丘上,無法避免砂?;烊氪赏林?,因而胎體含砂量大,胎質都較粗松,呈米黃色,亦有紅褐色、磚紅、灰白、青白瓷胎和陶胎,其中具代表性的、數(shù)量多的則是米黃色含砂胎。因胎土中含砂多,加之淘洗欠精,使得器物粗松似陶,有氣孔,吸水率高,未達到高溫瓷化效果,“似陶非陶”,粗看似陶,但叩擊之下有金屬聲。這是由吉州窯的生產環(huán)境所形成的個性,成為區(qū)別其他窯口的明顯特征。
吉州窯瓷器一般都較厚實,制作得也不太規(guī)整,尤其是底足,似是用模子壓印后,再在圈足外壁用刀隨意刮削而成,切削得很簡單、粗糙,故底部與足端處有高低不平的壓印痕及刮削痕,線條生硬,棱角分明,足低而厚,不成圈形。加之由于胎泥中含砂量大,修胎時往往發(fā)生阻刀、跳刀現(xiàn)象,在器底及圈足內能清晰地看見跳刀痕。當然少數(shù)的修足另當別論。
如何鑒別吉州窯黑釉茶盞
宋,吉州黑釉月影白梅紋盞,直徑11.8 厘米。
如何鑒別吉州窯黑釉茶盞
宋,吉州剪紙貼花雙鳳梅紋盞,直徑12 厘米。
如何鑒別吉州窯黑釉茶盞
宋,吉州剪紙貼花折枝雉鳥紋斗笠碗,直徑15.4 厘米。
吉州窯黑釉因含鐵量比其他窯口低,而鈦、鉀、鈣、鎂的含量相對要高,故燒成后,釉質肥厚瑩潤,黑色深沉柔和,仔細觀察,可見黑中泛褐、泛紫、泛紅,純黑者少,釉薄處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
另外,各種茶盞有些相應的特征也要予以注意。如木葉紋盞內的葉子,在燒成后其葉面與底釉釉面應在同一平面上,如遇葉片凸于底釉之上,或與底釉脫節(jié),即是仿品無疑;真品窯變釉的茶盞其釉面上的塊狀窯變斑應為紫紅色,而仿品的窯變斑則常有偏差,不是過深就是過淺。真品的窯變釉是流動的,仿品則常是死板的;真品剪紙貼花紋茶盞常施灰白色玳瑁釉,燒出來的貼花紋飾既清晰又不生硬,而仿品則常見圖案模糊不清,或邊線過分生硬,釉色也單一,不見變化??梢耘c建窯相區(qū)別的一點是,建窯沒有燒造過剪紙貼花瓷和彩繪瓷。
一些人鑒定時上來就要談神韻,認為是鑒定的要素,把明白的問題弄得復雜化。其實所謂神韻是指在大量接觸過到代真品后的一種直觀認識,它是建立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對胎釉型工沁各方面特征的綜合比對分析得出來的認知結果。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如此而已。初接觸者還是要一個一個特征比對,否則很容易誤入看型的誤區(qū),按圖索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