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淳熙錢也是宋錢乃至我國古代錢幣發(fā)展的重要分界線。在這一錢幣發(fā)展的分水嶺上看見融三種書體為一體的錢幣奇特現(xiàn)象,可謂是欣賞一縷余味無盡的夕陽了?!鞭D(zhuǎn)引自《收藏》2000年11期,李佳平文。綜上所述,這品三書體淳熙元寶小平錢,實非凡品,其之所以未有量存,諸譜失載,有可能的原因,乃是其屬于試鑄樣幣,并未鑄行流用?! ∪龝惑w淳熙錢宋泉奇品夕陽美南宋奇品《淳熙元寶三書體》小平錢賞議淳熙元寶——南宋孝宗淳熙元年至十六年(公元1174~1189年)鑄幣。其行用錢材質(zhì)為銅、鐵兩種;形制分小平、折二、折三等,錢文計有真、篆、隸三中字體。
其中,元寶錢自淳熙七年起,背文添加紀年,鐵錢紀監(jiān)名兼紀年。淳熙元寶錢,譜載大部分為鐵錢,版式較多。部分銅錢除鐵母和隸書版以外,皆遺存較豐,普品居多。而今日上博展賞之品,諸譜不載,乃非凡品,甚為奇特。其奇之處,在于本品將真、隸、行三種書法歸于一錢之上。其中,“淳熙”二字為真書;“元”字為行書(亦近似草書);“寳”字則為隸書。此種組合,堪稱奇特玄妙。,我們可鑒,本品乃熟坑之品,其包漿純熟自然,銅質(zhì)泛紅,把玩之油光冉冉,屬于南宋錢熟坑品種常見包漿質(zhì)色。
其鑄制工整,邊圓廓正而地章平整,輪邊渾圓,背穿廓較為寬粗。四字字口較深,錢文清晰。三種書體,無論何字,皆書寫有道,尤見“元”字書體似草似行,更顯特瀟灑。通過清晰錢照和描述,我們即可見本品乃無大疑。愚見以為,其門可開,難生大礙。
關(guān)于此錢,非僅見本品,檢索相關(guān)資料,可見《收藏》雜志2000年第11期刊有一文《三體淳熙元寶小平錢》(作者:杭州,李佳平),文中對其所獲此三體淳熙元寶錢,進行描述,其直徑重量基本相當,略有正常差異。錢文書意乃為一致,其稱妙品,杭州泉家普遍認可。本品出現(xiàn)絕非偶然,十二年前其出現(xiàn)于臨安之地,如今我又獲本品。值得一提的是,杭州發(fā)現(xiàn)的此品錢銹色紅綠相間,南坑特色較為明顯。而我之品則為熟坑,且出自東北地區(qū)。此亦重要信息,似乎告訴我們,此錢可能為元兵破南宋而掠去北方,后得以遺存矣?!按疚蹂X是南宋錢幣的重要品種。從淳熙七年(1180)開始,我國出現(xiàn)了世界上按年代排序的紀年錢。而且在此之前,宋錢一般用真書、篆書兩種書體分別鑄成對錢,或是用真書、隸書、篆書和草書、行書等多種文體鑄成同一年號的錢幣;而從淳熙七年以后,錢幣字體趨向單一,一般常用真書體。因此,可以說淳熙錢也是宋錢乃至我國古代錢幣發(fā)展的重要分界線。在這一錢幣發(fā)展的分水嶺上看見融三種書體為一體的錢幣奇特現(xiàn)象,可謂是欣賞一縷余味無盡的夕陽了?!鞭D(zhuǎn)引自《收藏》2000年11期,李佳平文。綜上所述,這品三書體淳熙元寶小平錢,實非凡品,其之所以未有量存,諸譜失載,有可能的原因,乃是其屬于試鑄樣幣,并未鑄行流用?! ≈袊鴼v代古錢幣介紹及價格表參考--北宋(5)元佑通寶篆書小平光背0.3元元佑通寶行書小平背星10元元佑通寶篆書小平背星8元元佑通寶行書小平合背180元元佑通寶行書小平背/陜/25000元元佑通寶篆書小平背/陜/25000元...宋代錢幣有哪些。
回收古錢幣,先了解名貴古幣價格!
釿布梁一釿2000元釿布梁二釿8000元釿布晉半釿15000元釿布晉陽二釿8000元釿布晉陽一釿2500元釿布安邑一釿600元釿布晉陽半釿6000元釿布虞一釿2000元釿布虞半釿22000元釿布氏半釿22000元布幣山陽10000元布幣分布3000元布幣四布當釿30000元布幣殊布當釿、十貨1400。
方足布藺100元方足布平陽35元方足布安陽120元方足布齊備120元方足布襄坪背左80元方足布同是150元方足布高都180元方足布奇氏280元方足布烏壤300元方足布長安700元方足布550元方足布東周1600元方足布右明新治1500元尖足布邪山1200元戰(zhàn)國中、后期,趙、燕等地,青銅。
青銅,平首,一般為圓檔方足。銳角布垂220元銳角布涅金200元布幣盧氏涅金6000元戰(zhàn)國中、后期。三晉地區(qū)、燕國,青銅。平首、平肩、方足。小方足布是目前存世多的一種布幣,歷年均有出土。平首、聳肩,尖足。
尖足布茲氏半150元尖足布武安150元尖足布中陽400元尖足布商水900元尖足布壽陰350元圓足布藺、五1300元戰(zhàn)國后期,趙國,青銅,圓首,圓肩,圓檔、圓足。圓足布離石3000元圓足布離石、三十五2200元三孔布北九門50000元戰(zhàn)國晚期,趙國,青銅,由圓足布演化之別種;首與兩足部各有一小圓孔,故名。
三孔布背文皆以朱兩紀重,首開銖、兩紀重制,對后世影響。三孔布宋子50000元三孔布下專50000元刀幣針首刀700元春秋末期至戰(zhàn)國早期,燕國一帶,青銅,首部尖狀,面文為記號、符號或單字。刀幣尖首刀1200元刀幣博山博山刀1500元刀幣八明刀圓折70元戰(zhàn)國中、晚期,燕國,青銅,有圓折和磬折兩種。
刀幣晉匕直刀10000元刀幣即墨之法化齊大五字2500元刀幣齊造邦長法化齊六字刀8000元刀幣即墨法化齊四字刀2200元刀幣齊法化齊三字刀400元環(huán)錢離石1500元戰(zhàn)國中后期,周王畿、魏、秦、趙等地,青銅,圓形圓孔,制古拙,而背無郭,穿孔正面大,背面?。诲X背呈平面狀,背徑大于面徑。
刀幣左二明九磬折40元刀幣明、齊化齊明刀8000元戰(zhàn)國晚期,齊境內(nèi),青銅,刀身多輕薄,明字為方折,細長。刀幣甘丹直刀250元戰(zhàn)國中晚期,趙、中山國,青銅,圓首,刀身平直,大者微帶弧意,形體皆輕薄。背緣上及穿眼肉多能觀察到范線,而錢體外緣亦能找到澆口痕跡。
字文大篆,筆劃鋒勁,俊灑不羈。環(huán)錢藺10000元環(huán)錢共屯赤金15000元環(huán)錢東周1500元環(huán)錢西周1200元環(huán)錢共1000元環(huán)錢半環(huán)10000元環(huán)錢長垣一釿2500元圓錢幣貝益四化150元戰(zhàn)國中晚期,秦、齊、燕等地。
鉛,銅,圓形方孔,分無郭,有兩種,后世相沿之方孔圓錢定制即源出于此。圓錢幣貝益六化180元圓錢幣貝益化600元一化方孔幣10元明化方孔幣10元兩甾方孔幣1200元蟻鼻錢君800元戰(zhàn)國,楚,青銅,貝形,凸形,平背,一端有孔,錢面鑄陰文。
蟻鼻錢金200元蟻鼻錢行400元文信方孔幣5000元半兩秦鑄(小平)30元公元前221年----前206年,秦初由于中央政權(quán)統(tǒng)一鑄幣,至末年,社稷動蕩,各地方鑄、私鑄錢出焉,青銅,規(guī)范秦半兩制作精好,錢文整,挺拔,一般直徑在3.2厘米上下,重約8克左右。
半兩大型(小平)50元半兩秦鑄36mm200元兩兩秦鑄小平600元半兩秦精鑄傳形500元秦并六國統(tǒng)一鑄幣,名曰半兩,方孔圓錢從此成為定制,古以廿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錢文半兩二字高挺,兩中人字偏下,上橫較短,半字下橫較長,據(jù)咸陽出土:徑2.3--3.8厘米,重2.8--8.1克,傳世徑3.5厘米以上者少見。
先秦戰(zhàn)國古錢幣介紹:錢輕物貴,擔米值萬錢。半兩漢代復式錢250元三銖小平300元漢武帝建元元年,分有郭和無郭兩種,徑2.3CM,重2.1克上下,無郭者銖字金旁多異字,由于三銖減重,私鑄難禁,鑄行四年而止,故傳世較少。五銖異品小平250元公元581年楊堅代北周稱帝,國號隋,開皇元年始鑄,又叫開皇五銖。五銖傳形復式400元五銖小平直讀2500元五銖鐵質(zhì)四出5元五銖小平傳形25元五銖小平普品1.5元五銖陳文帝小型10元五銖陳文帝小平雙星60元五銖陳文帝小平20元五金小平600元1980年陜西咸陽出土,系方孔圓錢中早的黃金鑄幣,徑2.6CM,重9克,含金95%據(jù)此形制似系宣帝五銖。錢文篆書,外郭較寬內(nèi)郭,唯五字左側(cè)多一豎劃,徑2.4CM,重3克上下,后楊嗣位,朝政腐敗,物價飛漲。直至斗米千錢。大泉五十小平合背140元王莽居攝二年始鑄,大泉五十意即值五十枚五銖錢,初期徑2.8cm,重7克,后期經(jīng)減重后僅1--2克,除字體各異,又有傳形,合背,重輪,四出等多種,亦有錢餅等。大泉五十小平傳形60元大泉五十小平四出150元大泉五十小平旋讀700元大泉五十小平鐵質(zhì)300元金錯刀一刀平五千6000元初始元年王莽代漢帝于居攝于二年鑄。錢身由刀環(huán),刀身組成,青銅澆鑄,刀環(huán)似方孔圓錢,一刀二字陰文系用黃金錯于面上下,俗稱金錯刀,外形光燦華美,刀身直書平五千,意值五千通行五銖錢。通長7.3CM,重20--40克,厚薄不一,因其制作精美,為泉家所珍愛。金錯刀契刀五百600元王莽居攝二年始鑄,形類金金錯刀,契刀二字橫列穿孔兩側(cè),刀身銘五百二字意值五銖五百錢,實屬虛值,傳世不多見。小泉直一小平小型10元王莽始建于國元年鑄行,由于虛值的錯刀,契刀大錢遭反對,又以忌諱漢室劉姓含卯、金、刀三字,對新朝不詳,遂鑄小泉直一,以代替五銖,與大泉五十并用。泉一十小平小型3500元始二年鑄行,王莽簡直按人的年歲稱泉了;幺泉一十,徑1.6CM,重1.8克,幼兒泉二十,徑1.8CM,重約3克,中泉三十,徑2CM,重約4.2克,壯泉四十,徑2.2CM,重約5.4克,與大泉五十合稱六泉。
幼泉二十小平小型4500元中泉三十小平小型8000元壯泉四十小平16000元大泉五十小平5元小布一百布幣2000元始二年鑄行,王莽為了大改貨幣增寶貨制,貨布十品亦在其中,從小布到大布各長一分,相重一銖,其值各加一百,小布一百,長寸五分,重15銖,至大布黃千,十布之序如五: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
么布二百布幣2000元幼布三百布幣2000元序布四百布幣2000元差布五百布幣2000元中布六百布幣2000元壯布七百布幣2000元第布八百布幣2000元次布九百布幣2000元大布當千布幣80元五泉十布全套80000元貨布布幣40元王莽天鳳元年鑄,與貨泉并行,一貨布當貨泉二十五枚,此布厚實正整,書體。貨泉方貝1200元王莽天鳳元年鑄,錢文為懸針篆,泉中豎筆斷開,版別有傳形,異書,異范,合背,合面,圓穿,橫劃,星號,月紋,決紋,剪邊等近百種,一般徑2.2--2.4CM,重約2.8--3.6克,初期可達5克以上。直徑1.3CM,重0.7克左右,制作工整,文字清秀,為歷代小錢中之佳品。從幺泉一十至壯泉四十皆為泉中珍品。傳世極豐。貨泉普品1元貨泉傳形40元布泉10元王莽后期鑄,據(jù)其錢文,形制仍不失莽錢之風,布泉二字作縣針篆,內(nèi)外郭齊備,亦有決紋、半星等。直徑2.6CM左右,重約3.5克上下,舊時稱婦女佩此錢生男孩,又稱男錢國寶金匱直萬無定價傳聞為陜西西安出土,上部近方孔圓錢,面、背肉好周郭,面文篆書直讀國寶金匱,下以短頸聯(lián)方形泉身,身面,背有直紋兩道,中篆書直萬二字,新莽實行黃金國有,令發(fā)將黃金輸于御府,發(fā)給國寶金匱直萬作為憑證,非流通之錢,真品現(xiàn)藏。
1、不能拿政策當兒戲,不能和自己的錢過不去:
國家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不能炒賣的收藏品千萬不要買來收藏,一旦違了法,就會受到國家法律的制裁。另外,國家明令禁止非法買賣正在流通中的人民幣。紀念幣的買賣,應(yīng)當遵守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guān)規(guī)定,違者沒收違法所得和非法財物,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對停止流通的人民幣和紀念幣的經(jīng)營也需經(jīng)人民銀行批準。因此,把人民幣作為收藏品種,一定要注意不要觸碰法律紅線。
2、錢幣市場魚龍混雜,莫把假幣當寶貝:
在現(xiàn)在的“假貨”橫行的而社會上,人民幣收藏市場上也出現(xiàn)了假貨,魚目混珠,讓你防不勝防。對于投資收藏者,有條件的好在買下之前請幫助鑒別下為好。好多的藏友剛進入收藏品行業(yè)都是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吃虧了,其實這個吃虧你得張教訓,不能白吃虧的,咱要有吃一塹長一智的精神。
3、收藏就要收藏品相好的:
品相決定收藏的價格和價值,在人民幣收藏市場上,品相好的藏品,價格就高,品相差的藏品,價格就低。收藏品一定要注意藏品的品相好壞與否,不然就會出現(xiàn)價差比例增大。因此,注重品相風險是收藏者具備的起碼藏識。有的人可能不知道如何保存錢幣,知識匯總:錢幣收藏品相方面知識這篇文章就會讓你豁然的開朗。注意錢幣的品相,讓自己做一個合格的收藏人。
黎先生回收老銅錢,古錢幣報價塊。每一枚小小的錢幣,都藏有豐富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內(nèi)涵,收藏過程亦是學習的機會。有次整理到一枚寶蘇局鑄造發(fā)行的咸豐元寶當百大錢(直徑60毫米,重達54.5克),另一枚同樣由寶蘇局鑄造的微型同治通寶(直徑15毫米,重量只有0.8克)。這兩枚在體量上相差如此之大的錢幣,讓我頓生疑惑?于是通過查找歷史書籍和錢幣背景資料,尋求答案。清朝咸豐年間,太平天國農(nóng)民起義發(fā)展迅猛,賴以鑄錢之用的云南銅料,因道路阻斷無法運輸。為支付大量軍餉開銷和解決原料短缺,開始改鑄當十至百的重寶,當百以上的元寶,甚至出現(xiàn)一枚可抵一千枚通寶的當千元寶怪象。而那枚小錢亦因咸豐大錢造成的混亂,延續(xù)至同治年間,造成通寶小平錢用途大幅縮減,各地鑄造局出現(xiàn)嚴重虧損,這枚小錢將通常直徑22毫米重量3克的錢,偷工減料縮減至三分之一不到。這一大一小反常的錢幣,透露出當年社會政治經(jīng)濟的真相。長大后集藏各種版別、年號的古錢幣,成了我的愛好。在出差或旅游之際,逛逛當?shù)毓磐嫘〉?,流連于路邊地攤,偶有收獲,便覺心滿意足。閑暇之余,拿出散亂的錢幣,對照丁福保所著《歷代古錢圖說》書中的拓片圖樣,擦拭清洗整理分類,標注年代特征,放入集幣冊中賞讀,經(jīng)年樂此不疲。古錢幣有個重要特征,即上面都鑄有各個歷史時期篆、楷、草、隸、行各種書體的銘文。收藏整理中,我特別關(guān)注和喜歡的是李斯力掃原書法繁復冗贅之氣,用骨氣豐勻,方圓絕妙的小篆書寫的“半兩”;位列唐初“四大家”、被譽為“翰墨之冠”的歐陽詢書寫的隸書“開元通寶”。宋太宗趙光義揮毫的渾厚端莊楷書,勁挺奔放行書,神采飛揚草書三種字體,錢幣史上同年號有三種書體版別的“淳化元寶”;宋徽宗趙佶用鐵畫銀鉤,勁瘦淡雅的瘦金體,手書“大觀通寶”“崇寧通寶”的御書錢……我將這些鑄有歷代名人錢文的錢幣,按年代又單整理成冊,猶如擁有了一本歷代名人書法的字帖。
小時候,爺爺收廢品淘到的一些錢幣、銅幣,是他對古錢幣認識的啟蒙。收藏的樂趣就是尋尋覓覓,于是朱金亮開始買書、學習古錢幣知識,淘換收藏古錢幣。為了尋找中意的藏品,朱金亮經(jīng)常利用業(yè)余時間奔波各地文化市場“淘寶”,足跡遍及北京、南京、鄭州等城市。
這些年下來,朱金亮的寶貝越來越多,從先秦時期的貝幣、刀幣到近代的銀元、現(xiàn)代的紀念幣,他都有涉足,其中包括了一些珍貴的整套古錢幣。朱金亮收藏古錢幣,不僅看品相、年代,還要看這枚古錢幣背后的歷史故事和文化背景。
在朱金亮眼中,與其他文物相比較,古錢幣是具民族文化特點和歷史時代特征的文物。收藏古錢幣可以從中獲得歷史知識,這是他在收藏過程中大的快樂,朱金亮也希望更多人能發(fā)掘出古錢幣里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