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
1、降速同時提高輸出扭矩,扭矩輸出比例按電機輸出乘減速比,但要注意不能超出減速機額定扭矩;
2、減速同時降低了負載的慣量,慣量的減少為減速比的平方。
油位檢查:
1、切斷電源,防止觸電。等待減速機冷卻;
2、移去油位螺塞檢查油是否充滿;
3、安裝油位螺塞。
油的檢查:
1、切斷電源,防止觸電。等待減速機冷卻;
2、打開放油螺塞,取油樣;
3、檢查油的粘度指數(shù):如果油明顯渾濁,建議盡快更換;
4、對于帶油位螺塞的減速機:檢查油位,是否合格;安裝油位螺塞。
針對滲漏問題,傳統(tǒng)方法需要拆卸并打開減速機后,更換密封墊片或涂抹密封膠,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難以確保密封效果,在運行中還會再次出現(xiàn)泄漏。高分子材料可現(xiàn)場治理滲漏,材料具備的的粘著力、耐油性及350%的拉伸度,克服減速機振動造成的影響,很好地為企業(yè)解決了減速機滲漏問題。
減速機漏油的原因分析
1、減速機內(nèi)外產(chǎn)生壓力差:減速機運轉過程中,運動副摩擦發(fā)熱以及受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使減速機溫度升高,如果沒有透氣孔或透氣孔堵塞,則機內(nèi)壓力逐漸增加,機內(nèi)溫度越高,與外界的壓力差越大,潤滑油在壓差作用下,從縫隙處漏出。
2、減速機結構設計不合理
1)檢查孔蓋板太薄,上緊螺栓后易產(chǎn)生變形,使結合面不平,從接觸縫隙漏油;
2)減速機制造過程中,鑄件未進行退火或時效處理,未消除內(nèi)應力,必然發(fā)生變形,產(chǎn)生間隙,導致泄漏;
3)箱體上沒有回油槽,潤滑油積聚在軸封、端蓋、結合面等處,在壓差作用下,從間隙處向外漏;
4)軸封結構設計不合理。早期的減速機多采用油溝、氈圈式軸封結構,組裝時使毛氈受壓縮產(chǎn)生變形,而將結合面縫隙密封起來。如果軸頸與密封件接觸不十分理想,由于毛氈的補償性能極差,密封在短時間內(nèi)即失效。油溝上雖有回油孔,但極易堵塞,回油作用難以發(fā)揮。
3、加油量過多:減速機在運轉過程中,油池被攪動得很厲害,潤滑油在機內(nèi)到處飛濺,如果加油量過多,使大量潤滑油積聚在軸封、結合面等處,導致泄漏。
4、檢修工藝不當:在設備檢修時,由于結合面上污物清除不,或密封膠選用不當、密封件方向裝反、不及時更換密封件等也會引起漏油。
通用減速機的選型包括提出原始條件、選擇類型、確定規(guī)格等步驟。相比之下,類型選擇比較簡單,而準確提供減速器的工況條件,掌握減速器的設計、制造和使用特點是通用減速器正確合理選擇規(guī)格的關鍵。規(guī)格選擇要滿足強度、熱平衡、軸伸部位承受徑向載荷等條件。
減速器是一種由封閉在剛性殼體內(nèi)的齒輪傳動、蝸桿傳動、齒輪-蝸桿傳動所組成的立部件,常用作原動件與工作機之間的減速傳動裝置 。在原動機和工作機或執(zhí)行機構之間起匹配轉速和傳遞轉矩的作用,在現(xiàn)代機械中應用極為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