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糕糕如其名,成品泛著黃金般誘人的色澤,細(xì)密的小孔布滿“全身”。正因如此,它也被稱為千孔糕。吃一口,香甜滑爽,富有彈性,椰油的清香、牛油的醇香,撩撥味蕾,回味無窮。
廣東早茶是廣東地區(qū)一種特色民間飲食風(fēng)俗,是廣東人的生活習(xí)慣,是廣東地域文化的一大代表。廣府人親友之間常有“得閑飲茶(粵語,即‘有空喝茶’)”之說,有空一起喝茶是廣東人生活交際的重要一環(huán)。廣東的喝茶并非真的只是去喝一兩杯茶,而是與親友于茶樓,點幾件茶點,泡上一壺茶,談天說地,填飽肚子與消閑取樂兩得。廣東人到茶樓喝茶有早茶、午茶、夜茶之分,其中早茶風(fēng)氣盛,為主流。
茶,中國社交飲食習(xí)俗。早茶習(xí)俗多見于中國南方地區(qū),尤其是江蘇揚州、泰州、鹽城、里下河地區(qū)和廣東。
揚州早茶,應(yīng)運河而生。運河帶來了茶葉,也帶來了有閑情雅致的鹽商。他們興建園林,呼朋喚友,一起賞花喝茶聽小曲。
到了道光年間,鹽法改革,許多鹽商家道敗落,好些園林又被改成茶社,越來越多的平民百姓吃起了早茶。
揚州、泰州地區(qū)的早茶可以追溯到清前中期。蘇式早茶,比較多的是豆制干絲和面點小食,比如餛飩,魚湯面,干拌面,炒面等各種面條,以及蟹黃湯包,鮮肉筍包,干菜包等等。其實南方人也有很多面點,但是這些面點的做法,形制,味道,都和北方的面食區(qū)別很大。至于干絲,是由豆腐干切成的,先用刀將一塊豆腐干均勻削成20片左右,再斜鋪切成和火柴棒相當(dāng)?shù)募?xì)絲,然后倒進沸水里反復(fù)沖燙。當(dāng)然,干絲本身是沒有味道的,全得依賴調(diào)料來調(diào)和。醬油、水、糖、鹽,調(diào)到濃淡適度,略帶甜味和鮮味;撒上姜絲、香菜、胡蘿卜絲、花生米、榨菜丁便做成清淡可口的燙干絲。
茶點在廣東早茶中的地位也很重要。茶點分為干濕兩種,干點有餃子、粉果、包子、酥點等,濕點則有粥類、肉類、龜苓膏、豆腐花等。其中又以干點做得為,賣相甚佳。如每家茶樓必制的招牌蝦餃,以半透明的水晶餃皮包裹兩三只鮮嫩蝦仁,舉箸之前已可略略窺見晶瑩中透出一點微紅,待入口以后輕輕一咬,水晶餃皮特有的柔韌與蝦仁天然的甜脆糅合出鮮美的口感,讓人回味無窮。又如某些茶樓特制的燕窩酥皮蛋撻,幾層金黃酥脆的蛋撻殼內(nèi)盛著嫩黃色、絲絲通透的燕窩,甫見之下已叫人食欲大動,更不用說入口以后燕窩的甜蜜柔軟與酥皮的粉香酥脆結(jié)合,美味得讓人欲罷不能。而各色粥點,如及第粥、皮蛋瘦肉粥、生滾魚片粥等,皆以綿軟順滑的粥底,配上不同肉魚蛋類,再以香脆蝦片、青嫩蔥花佐之,撒上一小勺胡椒粉,喝來綿糯爽甜,鮮味濃郁。
吃早茶就是吃時間的滋味,你有這份優(yōu)哉游哉的閑情。不同于一般茶樓,純粹喝茶,廣東早茶則豐富得奢侈,茶,只是個借口,更廣泛的是廣式點心菜肴粥品。
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