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相關資料,對緬甸原石產地的所產作一簡介,以供參考:
一:目亂干 為新廠,無皮,水好底好,有白霧。以出產 紫羅蘭及紅翡為主。
二:帕敢 屬歷史名坑,開采早。 帕敢皮薄,皮以灰白及黃白色為主,結晶細,種好,透明度高,色足。
三: 灰卡皮殼雜色,以灰綠及灰黑色為主,透明度好壞不一,水底好壞分布不均,但有綠的地方水常較好。
四:麻蒙也稱烏砂 黑烏砂黑中帶灰,水底一般較差,且常夾黑絲或白霧,綠色偏藍。
五:打木砍也稱刀磨砍 皮殼多為褐灰色、黃紅色,一般水與底均較好,但多白霧、黃霧。
六:抹崗 皮較粗,皮色灰黃或灰白;水與底均較好,裂紋少,為綠或滿綠夾顏綠之高翠品種,很少含雜質,玻璃底較常見,但產量少。
七:自壁 又稱次卑皮殼以黃灰為主,水底均佳,裂紋少,但有白霧,其產品以藍花水好,
八:龍?zhí)烈卜Q龍坑 以黃砂皮或灰白魚皮為主,皮殼較粗。 大部分水與底均好,綠色很正,常出高翠料。
九:馬薩 屬新廠,無皮或少皮,綠較淺淡,水與底有好有差,主要用作低檔緬甸翡翠手鐲料或大型擺件料。
十: 后江也稱坎底 分老后江與新后江,均產于河床沖擊砂中。其中,老后江產自沖擊層之底部。
紫羅蘭翡翠
這是一種顏色像紫羅蘭花的 紫色翡翠,珠寶界又將紫羅蘭色稱為“椿”或“春色”。具有“春色”的翡翠有高、中、低各個檔次,并非是只要是紫羅蘭,就一定值錢,一定是上品,還須結合質地、透明度、工藝制作水平等質量指標進行綜合評價。翡翠上的紫色一般不深,翡翠界根據紫色色調深淺不同,將翡翠中紫色劃分為粉紫、茄紫和藍紫,粉紫通常質地較細,透明度較好,茄紫次之,藍紫再次之。
干白種翡翠
是質地粗、透明度不佳的白色或淺灰白色翡翠。翡翠行家對其的評價是:種粗、水干、不潤。此品種無色或色淺,憑肉眼即可見到晶粒間的界限,故外表結構粗糙,使用及觀賞價值低,是一個低檔次的翡翠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