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淆“斷代”與“鑒新老”?
斷代僅判斷風格年代(如器型紋飾),而新老鑒別需分析胎釉老化痕跡;二者不可等同。
?忽視高科技造假手段?
仿品采用輻射改色、激光打孔、3D打印補缺等技術(shù),部分高仿甚至能騙過儀器。
釉面浮光過重、紅斑邊界生硬等均為常見破綻。
迷信燒制方式?
煤窯/柴窯因成品率低被神化,但現(xiàn)代氣窯已能高度還原傳統(tǒng)釉色效果。
?尊紅色釉?
“紅為貴”傳統(tǒng)觀念過時,鈞瓷的紫、天青等釉色同樣具有收藏價值。
?后官窯體系瓷器?
?“567瓷”?(1950-70年代):景德鎮(zhèn)國營瓷廠生產(chǎn),工農(nóng)兵題材具時代特色。
?“7501毛瓷”?:釉下彩瓷,胎薄透光,存世。
?當代大師作品?
工藝作品(如斗彩青花拾億杯),需作者聲譽與工藝傳承雙重保障
收藏價值核心要素
維度 說明
?性? 存世量決定基礎(chǔ)價值(如汝窯、7501毛瓷)。
?藝術(shù)性? 畫工(永宣青花)、釉色創(chuàng)新(鈞窯窯變)、器型比例均為關(guān)鍵。
?歷史背景? 御用禮器、外銷瓷、特殊年代瓷附加文化溢價。
對比分析法?
橫向比對真?zhèn)螛吮荆喝缬赫埣y真品背脊粗短有力,仿品龍爪尖銳卻無力。
?四步綜合驗證?
?胎體→釉光→畫片→款識?(參考道光黃釉碗鑒定邏輯):
先驗胎質(zhì)干老度,再觀釉面包漿,三察紋飾時代風格,終審款識書寫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