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景觀石藝術的發(fā)展
在古代,中式的園林文化講究一個回,一個繞,而現在的校園石雕文化更多的是一種融,把學校的歷史,人文,風評,師德,學風等等融入到風景石刻的內部,讓人看到雅,看到真,看到希望,看到未來。這些實際上已經脫離了傳統(tǒng)的園林文化,這些都是現代校園文化不同的東西。
校園景觀石一般與校園中的草地,樹林相結合,這是一種山與植物的結合,人們對于山的印象一直有幽靜,豁達,高聳之意,人們用山石來形容人的意志堅定,“磐石無轉移”,對于學,堅定的意志是不可或缺的,而植物象征生命和天天向上的精神,所以這樣的造景工程給人的印象就是堅定理想,不屈不饒,天天向上,終學友所成,這對于課堂比較難教育的課程,我們可以走這樣曲折教育的方式來給人新的思路和想法。
校園景觀石第二個擺放是石與水的一種擺放方式,也是山水相融合的一種方式,每個人都知道,水和山實際上是兩種差非常大的物質,但是兩者缺組成了世界上美景觀的基礎部分,沒山沒水的景觀永遠是脫離現實,失去本質的,山象征著目標,艱難,堅毅,強壯,水象征著流通,團結,富有,快樂,這么多元素的組合注定會產生多樣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不斷的重復自然出現經典的美感?,F代園林主要指在工業(yè)化國家發(fā)展起來的,與現代城市結構、功能相結合的新型城市園林。它是對人類生活方式極端人工化所產生后果的一種平衡或補償,是城市土地的一種利用方式,實現了創(chuàng)造者與使用者的同一。且以自然、生態(tài)為主導的園林勢必將代替以視覺景觀為主的園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使城市迅速擴大,大量人工環(huán)境的建成以及由此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等影響,己給人類帶來了生存,制約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也對城市本身的生存與發(fā)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
園林空間造景講究生態(tài)效益,注意結合立地生態(tài)條件,提倡以植物造景為主,盡量少用硬質景觀。景觀石是沒有生命的建材,在現代園林中它并不是的物質要素,但由于山石造景具有特的觀賞價值,給人以無窮的想象空間和精神享受。
校園景觀石的選購,可謂一門大學問。要想獲得滿意的景石效果,一定要對所選購的景石認真揣摩,作到六看。
一看總貌 就是要看總體感覺如何,有無致使的缺陷。
二看造型 上下、四面全看到,觀察是不是山景石或象形石。
三看紋理 仔細查看石頭的圖案,不求石紋多而密,只要繁而不亂,少而不枯,富有動感、哲理和神韻,能給人以啟迪,就是好石頭。
四看色彩 看看石頭的著色是否艷麗、和諧、色差、濃淡是否考究。
五看質地 主要是從石頭的表層、石膚來看石頭的硬度、密度與細膩、光潔的程度。
六看珍奇 看看是否具有的審美價值、研究價值與經濟價值。
校園景觀石旁邊一般適合栽什么:
鳳尾蘭、沿階草、細葉芒、馬藺、南天竹、小灌木等都可以栽種在景觀石旁。
鳳尾竹,情絲竹等叢生竹配置景觀石,利用竹類的姿態(tài)可以讓石頭更生動,景觀石上也可以栽植一些吊蘭,虎耳草等植物,可以讓石頭有生機。松柏類植物也可以栽植于景觀石邊或其上。
邊上常綠的植物,栽一邊就好了,兩邊都栽,在好看的石頭都顯得好看。石頭底部可以栽植一些常綠性的草本花卉,比如金邊麥冬草、書帶草、萬年青等等。當然,石頭背后,可以結合周邊環(huán)境,考慮要不要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