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 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背晒Φ母改甘巧钪佳缘拿钣玫?。他們善于觀察子女的心態(tài)處境,然后選擇時機,有針對性地給予語言的撫慰、 溫暖和鼓勵,這樣,孩子的 理想之花就會漸漸開放。反之,橫挑鼻子豎挑眼,不加分析地亂指責,以長輩自居,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不容孩子分辯,這種教育方式有害無益。
個體認知的偏差也是導致厭學情緒的一個重要原因。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往往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影響,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如果這些模式和習慣不利于他們的學習和發(fā)展,就可能導致他們對學習產(chǎn)生抵觸情緒。
幫助青少年找到自我價值和成長方向,是解決厭學問題的關(guān)鍵。家長和老師應該關(guān)注青少年的興趣和需求,鼓勵他們探索自己的潛能和優(yōu)勢,并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同時,青少年自己也應該學會反思和調(diào)整自己的認知和行為,積極面對學習和生活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