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工焊接過程中,其焊接速度、送錫量、焊接時間等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焊接質(zhì)量取決于工人操作經(jīng)驗。當使用自動焊錫機自動焊錫時,其產(chǎn)品在焊接過程中的關鍵參數(shù)都是單設定的,設置完成導入設備后只需要人工輔助放料即可,完全可以消除對技術工人依賴,減少了人為因素對產(chǎn)品焊接質(zhì)量的干擾。
隨著電子元器件的更新?lián)Q代加速以及電子發(fā)展朝著微型化、小型化的方向發(fā)展,傳統(tǒng)的手工焊接方式已經(jīng)越來越多的不能滿足生產(chǎn)工藝的要求,因此采用自動焊錫機 器人進行焊接時未來的一個必然選擇。
潤濕原理:潤濕過程是指已經(jīng)熔化了的焊料(錫絲)借助毛細管力沿著母材金屬表面細微的凹凸和結(jié)晶的間隙向四周漫流,從而在被焊母材表面形成附著層,使焊料與母材金屬的原子相互接近,達到原子引力起作用的距離。引起潤濕的環(huán)境條件:被焊母材的表面是清潔的,不能有氧化物或污染物。打個形象的形象比喻就是:把水滴到荷花葉上形成水珠,就是水不能潤濕荷花。把水滴到棉花上,水就滲透到棉花里面去了,就是水能潤濕棉花。
擴散原理:伴隨著潤濕的進行,焊料與母材金屬原子間的相互擴散現(xiàn)象開始發(fā)生。通常原子在晶格點陣中處于熱振動狀態(tài),一旦溫度升高。原子活動加劇,使熔化的焊料與母材中的原子相互越過接觸面進入對方的晶格點陣,原子的移動速度與數(shù)量決定于加熱的溫度與時間。這個我們可以再焊接過程中清晰的看到,就是錫絲融化后流開的現(xiàn)象。
上錫的量要適中??梢愿鶕?jù)所需焊點的大小來決定自動焊錫機的蘸錫量,使焊錫足夠包裹住被焊物,形成一個大小合適且圓滑的焊點。焊點也不是錫多、錫大為好,相反,這種焊點虛焊的可能性更大 ,有可能是焊錫堆積在上面,而不是焊在上面。若一次上錫量不夠,可再次補焊,但須待前次上的錫一同被熔化后再移開自動焊錫機;若一次上錫量太多,可用烙鐵頭帶走適量。
烙鐵頭的壽命是根據(jù)焊點次數(shù)來決定的,烙鐵頭鍍層的厚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烙鐵頭的使用壽命,鍍層越厚,烙鐵頭的壽命也越長。而鍍層加厚又會導致熱量傳導受阻,出現(xiàn)焊接不良。
過高的溫度會減弱烙鐵頭的功能、加快其氧化,相對縮短使用壽命。在能夠工作的情況下,盡量使用低溫焊接,高溫會使烙鐵頭加速氧化。烙鐵頭壽命。如果烙鐵頭溫度超過470°C,它的氧化速度是380°C的兩倍。一般建議使用溫度350~380度。1.2mm以下小焊點350~360度,1.2mm以上大焊點380~420度。這個問題點,自動焊錫機配套的溫控自身的熱能補償能力一定要好,不然治標不治本。
經(jīng)常保持烙鐵頭上錫,可以減低烙鐵頭的氧化機會,使烙鐵頭更耐用。使用后,應待烙鐵頭溫度稍為降低后才加上新焊錫,使鍍錫層有更佳的防氧化效果。 切記不要空燒。一定要確保烙鐵頭上錫面有錫做保護。
如果烙鐵頭上有黑色氧化物,烙鐵頭就可能會不上錫,此時立即進行清理。清理時先把烙鐵頭溫度調(diào)到約250°C,再用清潔海綿清潔烙鐵頭,然后再上錫。不斷重復動作,直到把氧化物清理為止。 這一點要養(yǎng)成好習慣。保養(yǎng)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