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跟蹤支架的類型
光伏電站支架的類型大致有五種:
1)佳傾角固定式(之前應用廣泛);
2)平單軸跟蹤式(目前應用廣泛的跟蹤支架);
3)斜單軸跟蹤式;
4)雙軸跟蹤式;
5)固定可調式(應用量僅次于固定支架,也分多種形式)。
不同的運行方式,根本的區(qū)別就在于它們的發(fā)電量差異。當然,初始投資和運行維護成本也會有差別。
幾種支架的現場圖片如下。
說明:上圖僅為個別項目的現場圖片,實際項目應用中,每種類型支架都有多種形式。
以固定可調支架為例,實際應用中就有多種形式,如下圖所示。
低緯度地區(qū)
1)發(fā)電量的提升效果
緯度對跟蹤式的發(fā)電量提高影響很大。低緯度地區(qū),平單軸會有較好的效果;高緯度地區(qū),平單軸效果不明顯,需要斜單軸或雙軸跟蹤。
為了排除直射比的影響,從表2的15個樣本數據中,抽取了6個樣本,組成3組進行對比
緯度對跟蹤效果的影響
注:斜單軸為佳傾角斜單軸,下同。
跟蹤式安裝方式的經濟性分析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上述假設條件下,1萬kW的項目,采用平單軸跟蹤式安裝方式,每年會增加158萬元的收入,如果初始成本(包含基礎、支架、土地成本)增加低于1.55元/W
,則采用平單軸跟蹤式相對劃算;采用雙軸跟蹤式安裝方式,每年會增加264萬元的收入,如果初始成本增加低于2.59元/W,則采用平單軸跟蹤式相對劃算。如果項目所在地的
平均年滿發(fā)小時數1200h,則上述標準可以適當增加;如果低于1200h,上述標準需適當降低。如下表所示。
表6:不同發(fā)電小時數情況下,跟蹤式收益提高的折現值
由于跟蹤式支架的價格一定。因此,在發(fā)電量高的地區(qū),跟蹤式的經濟效益會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