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形制動采用制動盤和制動閘片相互摩擦作用,將動能轉化成熱能消耗掉制動,而且不會損傷輪對的踏面。
盤形制動裝置的基本原理是:采用閘片和閘盤摩擦消耗動能,從而達到制動或減速的目的。制動缸產(chǎn)生的壓力通過傳動杠桿裝置施加到閘片上,產(chǎn)生制動力從而制動。
盤形制動器是執(zhí)行機構,其驅動和調節(jié)則由單的液壓站完成。
使用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溫度不大于 40 ℃;避免在銹蝕金屬的氣體及塵埃的環(huán)境中;無滴水、漏水的環(huán)境。
盤形制動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1)盤形制動器的結構由調整螺母;2—活塞;3—缸體;4—基架;5—碟形彈簧;6—閘盤;7—閘瓦;8—制動盤(絞車)組成,其中液壓組件可單整體拆下并更換。
盤形制動器的工作原理。盤形制動器工作原理是通過碟形彈簧制動(抱緊),通過液壓壓縮彈簧松開制動(松開),制動器為常閉狀態(tài),閘盤都是成對使用。
盤形制動閘的優(yōu)點:
1、多幅制動閘同時作用、制動的可靠性高
2、用電液調壓裝置來調節(jié)制動力矩,操作方便可調性好
3、可實現(xiàn)二級制動、慣性小、動作快、適應性強、重量輕、外形尺寸小
TS215盤形制動器、絞車盤形閘、提升機制動裝置
礦用提升絞車盤型制動器是絞車的一類配件,平時起到剎車作用,閘板是磨損程度較厲害,也是的配件之一;我們平時也稱作抱閘、剎車頭、以及零部件閘板。盤型制動器分為單層和雙層,分別是4.0T和6.3T,較大的一種為三層和四層
在使用盤型制動器的過程中應加強盤形制動器閘間隙與制動力矩、蝶形彈黃疲勞的監(jiān)測對提高盤形制動器的可靠性。提升機間瓦間隙監(jiān)測系統(tǒng)結合了PLC可編程控制與液壓技術,對制動力矩空動時間和減速器潤滑油壓或液壓站油溫等采用非接觸式位移傳感器測出閘瓦間隙值或偏擺進行監(jiān)測。通過壓力傳感器對對液壓站開閘和閘壓力及殘壓進行實時監(jiān)測來識別各種故障。
盤式制動器是由盤形閘(7)、支架(10)、油管(3)、(4)制動器信號裝置(8)、螺栓(9)、配油接頭(11)等組成。盤形閘(7)由螺栓(9)成對地把緊在支架(10)上,每個支架上可以同時安裝1、2、3、4對甚至更多對盤形閘,盤形閘的規(guī)格和對數(shù)根據(jù)提升機對制動力矩的大小需求來確定:
盤形閘構造
盤形閘由制動塊(1)、壓板(2)、螺釘(3)、彈簧墊圈(4)、滑套(5)、碟形彈簧(6)、接頭(7)、組合密封墊(8)、支架(9)、調節(jié)套(10)、油缸(11)、油缸蓋(12)、蓋(13)、放氣螺栓(17)、放氣螺釘(19)、0形密封圈(20)、Y*密封圈(21)、螺塞(22)、Y*密封圈(23)、壓環(huán)(24)、活塞(25)、套筒(26)、聯(lián)接螺釘(27)、鍵(28)及其它副件、標件等組成。
盤型制動器的安裝與調整:
在安裝就位前應將制動器限位開關調整螺釘調整到短位置或暫時整體拆下,待制動器調整好后再進展復原和調整,以免調整閘間隙時(閘油缸充油時)將限位開關壓壞。
1、盤式制動器的安裝要求
1)、閘瓦的兩個大平面應刮平,按其裝配圖進展裝配,并使閘瓦與滑套貼合面完全貼合,
以確保閘瓦與閘盤各處間的壓力均勻。
2)、盤式制動器的油管、盤形閘油缸及油道、活塞等應干凈,外表不得存在碰傷等。
3)、檢查閘盤端面偏擺量,其值不得大于設計圖紙要求。
4)、同一個盤式制動器的支座兩側面與制動盤的制動面距離的偏差△H不得大于0.5mm,
制動器支座兩側面與制動盤的制動面不平行度不得大于0.2mm。
5)、各盤式制動器的制動油缸對稱中心線水平面與主軸軸線應在同一水平面內,其偏差
△2不得大于±3毫米。
6)、在閘瓦與制動盤全接觸的情況下,實際的平均磨擦半徑R實不得小于設計的平均磨擦
半徑R8。
7)、制動器支座與制動盤外緣的間隙C不得小于5毫米。
盤式制動器安裝閘瓦時候的注意事項:
貼磨各閘瓦,使接觸面積應到達閘瓦全面積的60%以上,其貼磨方法如下:
a)、貼磨前,先制動盤干凈。
b)、預測貼閘皮時油壓值。
c)、預測各閘瓦(制動塊)厚度。為閘瓦接觸面積以減少貼磨時間,并閘瓦與制動油缸中心線安裝后垂直,可先將閘瓦取下,以閘瓦與滑套貼合面為基準刨削閘瓦,直到刨平,再裝配到制動器上。
d)、起動主電機進展貼磨閘瓦運轉(不得掛鋼絲繩和提升容器),貼磨正壓力一般不宜過大,略比貼閘皮的油壓低0.2-0.4Pa。貼磨閘瓦應在低速下進展。貼磨時應隨時注意制動盤溫度不得超過80℃(用點溫計測量),以免損傷制動盤外表粗糙度。超溫時應停頓貼磨,待冷卻后再運轉。依次斷續(xù)運轉,直到閘瓦接觸面積到達要求為止。
為了防止貼磨閘瓦時制動盤磨出溝紋或拉傷,在貼磨過程中還應隨時注意觀察制動盤的外表情況,如發(fā)現(xiàn)制動盤外表出現(xiàn)拉傷或溝紋時停磨閘瓦,用油石或細銼去除。并相應將閘瓦取下檢查,如發(fā)現(xiàn)金屬粒子或碎片嵌入閘瓦內時,應消除干凈后再貼磨閘瓦。
盤型制動器的調整
4.4.1.1將制動器與液壓系統(tǒng)相連,液壓系統(tǒng)正常工作后,調整制動盤與制動閘瓦間隙在1~1.5mm。調整時,一副制動器的兩個閘瓦應同時調整。調整好后,應進行試運轉,并重新測量其間隙,如有變化應進一步調整。
4.4.1.2閘瓦間隙調整好后,系統(tǒng)突然斷電,觀察制動器閘瓦是否能立刻貼到制動面上,如達不到要求應重新檢查,直到調整正常為止。
4.4.2盤型制動器的安裝調試要求
4.4.2.1各制動器的制動缸對稱中心線水平面與主軸軸心線應在同一水平面內,其偏差△不得大于±3mm。
4.4.2.2在閘瓦與制動盤全接觸的情況下,實際的平均摩擦半徑不得小于設計的平均摩擦半徑。
4.4.2.3支架兩側面與閘盤兩側面的不平行度不大于0.2mm(中心平面)。
4.4.2.4閘瓦粗糙度不大于Ra3.2um,偏擺不大于0.5mm。
4.4.2.5同一副制動器的支架斷面與制動盤中心線距離偏差不大于
±0.5mm。制動器的支架端面與制動盤的中心平面的平行度誤差不得大于0.2mm。
4.4.2.6同一副制動盤兩閘瓦工作面的平行度不應超過0.5 mm。
4.4.2.7閘盤與閘瓦的接觸面積大于60%,為閘瓦接觸面積以減少貼摩時間,并閘瓦與制動液壓缸中心安裝后垂直,應先將閘瓦取下,以襯板為基準刨削閘瓦,直到刨平,再裝配到制動器上。
4.4.2.8裝配好的制動器小心地吊到各個已找正好的墊板上,穿上地腳螺栓,但螺母不要擰緊,由液壓站向制動器充油,各制動器開始制動使各閘座在正壓力的作用下移到正確位置。再重復動作2~3次觀察各閘座有無偏移。若無變形就可以將地腳螺栓的螺母擰死,進行二次灌漿,將墊板灌在水泥沙漿中,閘座不要灌死,以便大修時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