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72年,安東尼·拉瓦錫表明鉆石是碳的一種存在形式,當他將一些鉆石和煤的樣品燃燒時,發(fā)現(xiàn)他們都不生成水,并且每克的鉆石和煤所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是相等的。在1779年,卡爾·威廉·舍勒表明一度被認為是鉛的存在形式的石墨實質(zhì)上是混雜了少量鐵的碳的混合物 [5],并且他給了當用硝酸氧化時,產(chǎn)物的名字空氣中的酸("aerial acid"),即二氧化碳。 [6]在1786年,法國化學家Claude Louis Berthollet,Gaspard Monge 和 C. A. Vandermonde通過利用拉瓦錫處理鉆石的方法將石墨氧化,證明了石墨幾乎全部由碳組成。 [7]1789年,拉瓦錫在他的教科書中將碳列在元素表中。 [6]
①遵循相似相吸的規(guī)則,即極性吸附劑易于吸附極性吸附質(zhì),非極性吸附劑易于吸附非極性吸附質(zhì)。如活性炭、炭黑是非極性吸附劑,故其對烴類和各種有機蒸氣的吸附能力較強。但炭黑的表面含氧量增加時,其對水蒸氣吸附量將增大。又如硅膠、硅鋁催化劑、Al2O3等是極性吸附劑,易于吸附極性的水、氨、乙醇等吸附質(zhì)。
在同一固體表面上通常有多種酸強度不同的酸中心,而且數(shù)量不同,故酸強度分布也是重要性質(zhì)之一。由某些固體酸的酸強度范圍,可知SiO2-Al2O3、B2O3-Al2O3等均有強酸性,其酸強度相當于濃度為90%以上的硫酸水溶液的酸強度。不同的催化反應對催化劑的酸強度常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在金屬硫酸鹽上進行醛類聚合、丙烯聚合、三聚乙醛解聚、丙烯水合,有效催化劑的酸強度范圍分別為H0≤3.3,H0≤1.5,H0≤-3,-3
固體酸催化劑種類繁多,制造方法各異。舉例如下:①天然黏土催化劑的制造。早期用天然黏土制造石油催化裂化催化劑,是將黏土用酸處理,然后水洗、干燥制成。酸處理的作用是除去金屬雜質(zhì)離子,暴露硅-鋁骨架結(jié)構(gòu),并用氫離子替代原有的鈉、鈣等陽離子
⑤潤載型固體酸催化劑的制造。將H3PO4水溶液與硅藻土混合、干燥、磨粉、混捏、干燥后制得成品,可用于苯的烷基化制乙苯、異丙苯,亦可用于烯烴的疊合、水合等。
詞條圖冊
然后在漿料中加Al2(SO4)3溶液,再用氨水使鋁沉積于SiO2水凝膠上。過濾,濾餅加水制成漿液,噴霧干燥成微球,然后反復洗滌除去Na2SO4等雜質(zhì),后干燥。③分子篩催化劑的制造。在無定形硅-鋁膠漿液中摻入稀土交換后的Y型分子篩,噴霧干燥、洗滌、再干燥即得分子篩裂化催化劑(見分子篩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