戧脊,又叫做金剛戧脊,俗稱“岔脊”,是歇山屋面上與垂脊相交的脊。由于戧脊是沿角梁方向的脊,所以有人把廡殿垂脊也叫做戧脊,進而把凡是沿角梁方向的脊,如攢尖建筑的垂脊、重檐建筑的角脊等都說成戧脊。在其中中,又習慣把較短的叫做岔脊,如重檐建筑的角脊就被叫做岔脊。
屋脊的形狀可以因地域和文化差異而異。在南方,屋脊通常呈現(xiàn)曲線型,以適應(yīng)濕潤的氣候環(huán)境,也有一些呈現(xiàn)龍形或鳳形,寓意著吉祥如意。北方則多呈現(xiàn)直線型,以適應(yīng)嚴寒氣候和雪災(zāi)的考驗。此外,不同的建筑風格也會使屋脊的形狀產(chǎn)生變化,如中式、歐式、現(xiàn)代簡約風格等。
屋脊上面的神獸就有不同的意思,古代皇帝的住所上面會用龍來代替,這就代表的是天子,只有皇帝才有這樣的尊享,而普通的官員房子上面是不可能出現(xiàn)龍神獸的。除此以外還有獅子或者鳳、天馬、海馬、斗牛等等,這些都是吉祥、威武、勇猛的化身。
墻帽正脊,來源于琉璃瓦墻帽,指一種固定的正脊作法。由于墻帽的坡長較短,正脊不宜太高,脊件需簡化,這樣就形成了一種特的正脊形式。由于這種作法是琉璃瓦頂墻帽正脊的固定作法,因此被稱做墻帽正脊。當其他部位如牌樓的夾樓正脊,也采用這種作法時,往往仍然習慣稱它為墻帽正脊。
羅鍋脊,形容垂脊頂部作法的名詞。當正脊為過壟脊或鞍子脊時,前后坡排山脊相交處為一圓弧形,為此,脊件也要隨之加工成“羅鍋”狀,羅鍋脊的說法即由此而來。羅鍋或卷棚是形容排山脊的頂部為圓弧狀,箍頭是形容屋面被排山脊箍住了。小式排山脊肯定是箍頭脊作法,大式排山脊要看正脊的作法。做大脊的,排山脊背定不是箍頭脊作法。
盝頂正脊之所以被叫做正脊,是因為它處在屋頂?shù)母咛?,但也有人把它叫做圍脊,這是因為它呈圍合狀,又使用合角吻,所以可說是一脊二名,由于圍脊與正脊外形相似而規(guī)格比正脊小,因此如稱之為圍脊,應(yīng)使用大一樣的圍脊脊件,例如五樣圍脊要改用四樣圍脊,如稱之為正脊,則要使用大一樣的合角吻,這樣才能與垂脊相配套。只要注意了這個問題,無論叫正脊還是圍脊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