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灌木,高1-3米。小枝淡棕色,圓柱形,密被微柔毛,后脫落。葉片薄革質(zhì),形狀和大小變異較大,披針形、長圓狀橢圓形、橢圓形、倒卵狀長圓形至倒披針形或倒卵形,長1-4(-5.5)厘米,寬0.5-2(-3)厘米,先端銳尖、鈍或微凹,基部狹楔形至楔形,葉緣反卷,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常具腺點,兩面無毛,稀沿中脈被微柔毛,中脈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側(cè)脈2-6對,不明顯,在上面微凹入,下面略凸起,近葉緣處網(wǎng)結(jié)不明顯;葉柄長0-5毫米,無毛或被微柔毛。
一般枝芽生長點較多的 花灌木,比生長點少的苗木生長勢緩和,花芽分化容易,因此生產(chǎn)上通常對梔子花、六月雪、月季、棣棠等萌芽力和成枝力強的苗木均實行重剪,促發(fā)更多的花枝,增加開花部位。對一些萌芽力或成枝力較弱的苗木,不能輕易修剪。
小葉女貞造型樹修剪后,苗木體內(nèi)的分布、活性也有所改變。產(chǎn)生于苗木幼嫩組織中,由上向下運輸,短剪除去了枝條的,排除了對側(cè)芽(枝)的抑制作用,提高了下部芽的萌芽力和成枝力。據(jù)報道,向下運輸,在光照條件下比黑暗時活躍,修剪改變了苗木冠的透光性,促進了的極性運轉(zhuǎn)能 力,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的分布,活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