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以來的中國歷史文獻,多有周邊鄰國呈貢寶物的詳細記載。其中,常見的除了有玳瑁、珍珠、龍涎香、降真香、迦南香這些珍奇外,另一種出現(xiàn)頻率多的寶物就是瑪瑙了。
《圣經(jīng)》中關于瑪瑙又有些什么說法呢?讀過《圣經(jīng)》的人都知道有個圣城叫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城墻,就是大家熟知的哭墻,是朝圣者必去的地方。根據(jù)圣經(jīng)《啟示錄》記載,耶路撒冷城墻的基座用了十二種寶石修砌,其中一種寶石就是紅瑪瑙。而在舊約《出埃及記》中,瑪瑙被視為是“火之石”,也有關于主將瑪瑙贈予摩西和佩倫佩戴的描述。
文物鑒定作為文物學的核心架構,對文物收藏與文物保護等工作的開展起到直接影響?;诳茖W技術的全面普及化,文物鑒定工作也嘗試融入高科技技術手段,用以提升文物鑒定的可信度、公信力以及準確性?,F(xiàn)代科技可有效打破傳統(tǒng)鑒定限制,依據(jù)科學且合理的鑒定原則,結合客觀、全面分析的層面,文物鑒定結果的真實性。本文將針對文物藝術品科技檢測技術的應用現(xiàn)狀進行分析和總結。
元代 白玉凌霄花崁飾 北京師范大學出土
俗語說:唐有蹲龍,元有坐龍。元代“身有鋼紋”之“五爪龍”,與唐代的龍紋類似。這一個時期的龍呈坐姿,突眼蛇身、尖嘴,表情兇悍,挺胸翹尾,坐于蓮花臺上。
我們從這件“龍紋”鑲嵌件中可以窺見遼、金、元各朝代的玉雕特征。
元早期 青玉蓮花托坐龍 故宮博物院藏
此龍龍頭像馬,可是馬蹄卻是“五爪”。馬身修長轉折似龍。
所以,后人將這個“四不像”的時期玉器特點確定就出自遼、金、元時代,制造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玉雕野獸,這也是他們游牧民族的文化特色之一。